• 区划代码:130182000000
    历史沿革:藁城历史悠久,古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肥子国地(都城肥在今市区南部)。战国初为中山国地,后为赵地。秦代为钜鹿、恒山二郡分辖。西汉初,置肥县,治所在今市区南部;高祖五年(前202年)置九门县,治所在今九门村;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槀城县,治所在今丘头村。北齐,槀城县改名为高城县;省九门县入真定县,省曲阳县(治所在今晋县鼓城)入高城县,属钜鹿郡(治鼓城)。隋开皇六年(586年)析真定县复置九门县,析高城县置昔阳县(今晋县治),开皇十年(590年)置廉州,治所在今市内,高城县属廉州,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城县复名藁城县,后复置九门县;大业三年(607年)槀城县治由丘头迁廉州旧治,即今市区。唐武德四年(621年),省柏肆、宜安、新丰三县入槀城;天祐二年(905年),因避朱温父名城之讳,槀城县改名槀平县。五代十国,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槀平县复名槀城县。宋代开宝六年(973年)九门县省入槀城县。元初,“槀”字改为“藁”,遂称藁城县。太祖六年(1211年)升为永安州。次年又降为县,属真定府。明属真定府。清更名为正定府,仍属之。1912年袭清制;二年后,先后属范阳观察使和保定道辖。1928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二督察区。1938年4月,西白露村组建了藁城县抗日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1939年10月后,先后成立了多个民主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到1946年复置藁城县。1949年属河北省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藁城、无级、栾城三县合并为藁城县。1960年原栾城部分划出。1962年11月,原无极部分划出,藁城县再复旧建制,隶属石家庄专区(1970年改地区)。198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藁城撤县建市,隶属不变。国务院1993年6月19日批准撤销石家庄地区,此市由省直辖。1995年划归石家庄市。

    藁城市地处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市东侧。境域在东经114º39ˊ~114º59ˊ,北纬37º51ˊ~38º18ˊ之间。辖区总面积836平方公里。北邻新乐市,南接赵县境,东与晋州市相连,西与石家庄、正定搭界,东北与无极接壤,西南与栾城毗邻。市治西距石家庄市31 公里,北至首都北京264公里。总面积836平方千米。总人口74万人(2003年)。藁城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平原,西侧与省会石家庄相邻,东北距首都北京264公里,距天津港口270公里,石家庄民航机场位于市区北部。

    藁城历史悠久,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县,至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建置境界方成定制。198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藁城撤县建市,现辖13个镇、1个回族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9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74.6万人,总面积 836平方公里,是河北省会石家庄“1+4”组团城市之一。市内交通发达,建有三座火车站,石德铁路横穿全境,307国道、石黄高速和省级正深公路、衡井公路贯穿东西,省级定魏公路纵穿南北,形成“5纵5横”的交通网络,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境内有台西商代遗址、前西关商代遗址、九门古城址和“梅花惨案”遗址4处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耿村民间故事和藁城战鼓被列为石家庄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台西商代文化遗址、耿村故事和藁城战鼓先后分别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