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30682000000
    地名由来:据《元和郡县志》卷18定州:“以安定天下为名。”古名卢奴,据《水经·滱水注》载:“滱水南有卢奴故城,管仲筑,城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或云:黑水曰卢,不流曰奴,故城藉水以取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为北狄所建鲜虞国地。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地,今市东南部置有苦陉县。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灭中山,今市地遂没于赵。秦代为恒山郡地。西汉高祖时始置卢奴县(县治即今定州城),东部置有安险县,东南部仍置苦陉县,皆属中山郡。景帝三年(前154年)封为中山国,并由中山城徙治于卢奴县,三县俱隶中山国。其后又改郡,后仍复封国。晋初三县属中山郡,安憙已讹为安喜。北魏平燕后,卢奴、安喜、魏昌三县仍属中山郡。北齐省卢奴县入安喜县,并徙安喜县治于卢奴城(今定州市城),又省唐县入安喜县,安喜县仍属中山郡,并为郡治。隋开皇元年(581年)因避讳改中山郡为鲜虞郡,仍治并领安喜县。三年(583年)改安喜县名鲜虞县,并罢鲜虞郡为定州,县仍属之,且为州治。大业三年(607年)罢定州改为博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鲜虞县复名安喜县,同年置定州,仍治安喜县。天宝元年(742年)罢定州为博陵郡。至德二年(757年)复为定州。政和三年(1113年)定州升为中山府,治、辖安喜县。金天会七年(1129年)复降中山府为定州,仍治、辖安喜县。此后复升为中山府,亦治、辖安喜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复改中山府为定州,依然治、领安喜县。三年(1370年)省安喜县入定州,属真定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真定府改名正定府,二年六月定州升为直隶州。1913年降定州为定县,属范阳道。1914年属保定道。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一督察区,同年10月将定县划分为定南、定北县。1938年分属冀中区、冀西区;冀中区二专区、冀西二专区。1941年分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八专区、冀西三专区。1940年冬季,定北县与唐县、望都、曲阳部分地区合置定唐、望定、定曲县,属北岳区四专区。1944年定唐、望定、定曲合并为定唐县,属北岳区三专区。1945年,定南县属冀中区七专区,定唐县属冀晋三专区。1947年定唐县改名定北县,不久便与定南县合并,复名定县,属冀中区九专区。1948年7月,在定县城设置定县市,周围郊区仍为定县,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1949年2月,撤销定县市,为定县城关,同年8月1日,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24日,撤销定县专区,定县划归保定专区。1958年12月20日,曲阳县省入定县。1960年5月3日,撤销保定专区,定县改属保定市。1961年5月23日,复置保定专区,定县复划归保定专区,同年7月9日,析定县复置曲阳县。1970年保定专区改为保定地区,定县属之。1986年改定县为定州市,属保定地区。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定州市归省直辖。1995年划归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