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330122000000
    地名由来: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改属吴郡;三国鼎立,属东吴辖地,黄武四年(225年),始以原富春县桐溪乡建置桐庐县。据《方舆胜览》:“昔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桐为姓,故山名桐君,县名桐庐。”《水经·渐江水注》:“紫溪又东南流▉桐庐县东为桐溪,孙权藉溪之名以为县目,割富春之地立桐庐县。”梁载言《十道志》载:“桐庐县,吴黄武四年分富春置,以桐溪侧有大椅树,垂条偃盖,傍荫数亩,远望似庐,因谓之桐庐。”《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桐庐县远在新石器时期就留有古文化遗迹。春秋时为吴国领地。秦在今富阳、桐庐、建德一带设富春县,隶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改属吴郡;三国鼎立,属东吴辖地,黄武四年(225年),始以原富春县桐溪乡建置桐庐县。据《方舆胜览》:“昔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桐为姓,故山名桐君,县名桐庐。”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县西北七乡置分水县,三年后废分水仍入桐庐;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名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县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入分水。天佐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至此,桐庐、分水县境稳定少变;唐光化三年(900年)桐庐属杭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桐庐复属睦州。元代,桐庐、分水属建德路,明清时两县属严州府。民国成立,废府设道,两县属金华道。1949年5月5日、5月8日,桐庐、分水两县相继解放,属建德专区;1950年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复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县;1959年复属金华专区;1960年,富阳县并入桐庐县,改属杭州市;1961年,复置富阳县,并将原新登县辖地及分水的贤德乡划归富阳,现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县人民政府驻桐庐镇圆通路。在历史上,桐庐县曾三迁县治。吴黄武四年(225年)建县时,设县治于漏港滩附近;仁寿二年(602年)复置桐庐县,新建县治于桐江西山庄;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县治迁至旧县;后因交通不便,且低洼易涝,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迁至江口(即今桐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