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341124000000
    地名由来: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30滁州《山川》:覆釜山“在全椒县治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县治主山”。县治在山上,因名全椒。(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县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则为楚椒邑,后为全民居住。西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年)全椒改为侯国,仍属九江郡;建初四年(79年),全椒侯国改属下邳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复称全椒县。三国时,全椒先属吴后属魏,是魏淮南郡辖区。西晋复置全椒县,属淮南郡。东晋王异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南北朝时,刘宋仍置南谯郡;永初年间(420—422年)全椒属南豫州。梁改南谯郡为北谯郡。隋开皇(581—600年)初废北谯郡,置滁州;大业(605—618年)初州废,改为全椒县,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全椒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辖全椒县;乾元元年(758年)仍改属滁州。明初,废全椒县入滁州;洪武七年(1374年)以滁州隶凤阳府;十四年(1381年)复为县,属滁县,仍隶凤阳府;十九年(1386年)升滁州为直隶州,全椒县属之;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侵扰天长、盱眙等地,震惊全椒,当时全椒知县顾逵仓促筑城,城倚覆釜山,三面濒临襄河,城墙周长1500米,城墙高3.3米,宽3.3米,上有驰道、雉堞,可容三人并行。清初,全椒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设安徽省,全椒县属之,后分属安庐、滁和道。1912年4月,全椒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属淮泗道。1928年属安徽省。1932年行政由安徽省第五专区督察。1949年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0年4月13日蚌埠专区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国务院1992年12月20日批准撤销滁县和县级滁州市,此县划归滁州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