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11381000000
    地名由来:邓州之名源于春秋时邓侯国。《春秋·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即是。(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邓州市古称“穰”。“穰”即五谷丰登之意。夏仲康封子于邓,始有邓国。春秋时,邓归楚。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始称穰地。秦时设穰县。汉承秦制,在今境内设穰、涅阳、冠军、乐城、山都等县。魏晋南北朝时,先归曹魏,后归北魏,太和年间置荆州治穰,以为重镇。隋开皇三年(583年),迁荆州郡至湖北江陵,在穰设邓州,辖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邓州为南阳郡,治所仍在穰。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南阳郡为邓州。五代(923年)时,邓州置宣化军。后唐同光初,改宣化军为威军。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改威胜军为武胜军。北宋时邓州属京西南路管辖。南宋时,邓州先属宋、后属金。元时,邓州归南阳府管辖,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将矢刺巴都血洗邓州,州城遂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州孔显重建邓州,归南阳府管辖。清代,邓州仍属南阳府辖。1913年,改邓州为邓县。1947年12月,邓南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解放区第三专署管辖。翌年元月,邓北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3月,邓南、邓北二县合并称邓县,归南阳专区,1968年属南阳地区,1988年11月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仍属南阳地区。国务院1994年7月1日批准撤销南阳地区和南阳市、南阳县,此市由省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