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13322000000
    地名由来:据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正译·七十九、西康三十六县名义》称:泸定“番名阿龙。康熙四十三年建桥于此。于时误认大渡河为泸水,故名泸定桥,设巡检治之。改流之役,因以为县,仍其旧称”。是泸定县因泸定桥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隋代前泸定属羌人居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沈黎郡,泸定大渡河沿岸一些地方属郡领辖的牦牛县,但时间不长。唐宋时属吐蕃范围。中唐前,先后在大渡河东岸一些乡村设置嘉良、罗岩、当马、河东、大渡、上贵、米川等羁縻州,分隶黎、雅两州都督府。五代属鱼通安抚司。元代河西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河东属天全六番招讨使。明代设冷边、沈边两长官司及长河西土千户。清初沈边、冷边两土司附清,分隶清溪县和天全州,并改长河西土千户为咱里土千户,属明正土司;同时,以化林坪为军事重镇,先后设“汛”“营”“协”等军制;雍正六年(1728年)置泸定桥巡检司,先隶雅州府,后属打箭炉厅。雍正七年(1729年)置化林都司。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边务大臣傅华封收缴沈边、冷边、咱里三土司印信,废除土司制,撤销巡检司(化林都司一并被撤),置泸定桥委员。是年七月以泸定桥名更泸定桥委员为泸定县。1912年设化林县和泸定县,分辖原沈边土司、化林坪地和冷边、咱里两土司管地。1913年改化林县为县佐、泸定成为单一的县,初隶川边镇守使,后属西康省政府;1950年3月22日后,初属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是年11月改隶西康藏族自治区政府。1955年10月划归雅安专区。1957年1月始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