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22427000000
    地名由来: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乌撒府。清康熙五年(1666年)置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威宁州。1913年改威宁县。1954年建立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仍沿袭清代威宁府、州之名。

    历史沿革:夏为梁州南域。商属荆州西南境。周代为卢夷国西域。秦汉为夜郎西境。三国时为蜀国领地的朱提郡境。唐代贞观年间属南诏国;武后时期改为宝州,境内得胜坡为宝州所在地。五代时为巴凡兀姑。北宋时为绍庆府所在领,始更为乌撒部。元初更为乌撒路;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属云南;惠宗至元元年(1335年),改属四川行省。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乌撒降,隶云南布政司。征南将军傅友德在草海之滨始建乌撒卫城垣;永乐十二年(1414年),乌撒卫和乌撒后所改隶贵州都司;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乌撒军民府改隶四川布政司。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乌撒为威宁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与黔西州、平远州、毕节县、永宁县一起归威宁府为州,属大定府辖。1914年改威宁州为县。1949年12月7日成立威宁县人民委员会;1951年1月成立威宁各族各界人民联合政府。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11月11日撤销威宁县设置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毕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