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40126000000
    地名由来:据历史资料记载,“达孜”藏语含意为“虎峰”。古代多以虎作为英雄的标志,民间传说村庄背后的山也象爬在地上的老虎,而宗政府就建在老虎前腿左爪上,故而取名“达孜”。清《嘉庆重修一统志》作“第巴达克匝城”。又称得巴达克孜宗。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达孜宗。1960年与德庆宗、蚌堆《》合并设达孜县。藏语“达”意为“虎”,“孜”意指山之“峰”或“顶”。《西域同文志》卷18载:得巴达克则宗“西番语,得巴,头目之谓;达克,谓虎;则,谓峰。山峰如虎也。城居峰上,为头目所居,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达孜宗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至正九年(1349年)帕莫竹巴第四任万户长绛曲坚赞建立政权后,先后在西藏建有13个宗,达孜宗即属其中之一。元惠宗妥欢贴睦尔派达热卡颁诏封绛曲坚赞为大司徙,准其掌管西藏地方,并可世袭罔替。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蒙古准噶尔部由新疆发兵占领西藏。康熙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1717—1719年)拉杰绕旦(达孜人)统治西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抵达拉萨,驱逐了准噶尔部,立13岁的格桑加措于布达拉宫为七世达赖喇嘛。清道光十年(1830年),对达孜的土地和各种差役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确定由寺庙、贵族和噶厦分别管辖。1934年热振摄政后,达孜宗划归热振寺,由热振寺委派宗本。1947年达扎任摄政,达孜宗又归地方政府管辖。1959年后,原达孜宗、德庆宗合并为达孜县,并将县址迁至德庆(1959年下半年至1961年设在拉木),隶属拉萨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