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632822000000
    地名由来:“都兰”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温暖”,因地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气侯比其它地区相对温暖而得名。“都兰”,蒙古语意为“暖和”。(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据诺木洪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类在都兰地区繁衍生息。秦汉时期,为西羌驻牧地。西晋末年以后,都兰为鲜卑族吐谷浑所据。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击败吐谷浑,设西海郡。隋末,吐谷浑乘中原大乱,重返故地。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都兰属吐蕃辖地。宋时,唃厮啰在河湟地区建立地方割据政权,辖有都兰地区。元代在河州置“吐蕃等处宣慰都元帅府”,都兰为其所辖。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置安定等卫,都兰属安定卫地望。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东蒙古亦卜刺、阿尔秃厮入据青海,都兰成为蒙古族驻牧地。明朝末年,蒙古和硕特部移牧青海,都兰在其管辖之下。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蒙古族编为二十九旗,并在藏族中设置千、百户。今都兰境内有右翼盟和硕特部西右后旗、西左后旗和香加旗,及日安、沟里2个藏族百户部落。雍正三年(1725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并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青海办事大臣”或“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蒙古族藏族的一切事务,都兰属青海办事大臣管辖。1917年秋,在都兰寺(今乌兰县东5公里处)设置都兰理事,统辖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广大地区。“都兰”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温暖”,因地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气侯比其它地区相对温暖而得名。1929年1月,青海建省,次年改都兰理事为都兰县,1932年县址迁希里沟(今乌兰县驻地),1938年青海省政府在察汗乌苏(蒙古语,意为白色水流)设青海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时设置香日德设治局,实行保甲制度。1945年,在察汗乌苏设垦务局,下设香日德、夏日哈、查查香卡、赛什克和察汗乌苏5座垦务局。1950年6月正式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察汗乌苏镇,辖4区1乡,其中,第四区(香日德)辖今都兰县地区。1952年9月26日,都兰县四区改设县一级都兰蒙古族自治区,属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区,治香日德镇。1955年7月21日改为都兰县。1959年县址迁察汗乌苏镇,归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