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10107000000
    地名由来:因境内石景山得名。《日下旧闻考》引明万历间许用宾《重建石景山玉皇殿碑略》称:“京西四十里许山曰石经,又云湿经,亦名石景,燕都第一仙山也。”《宛署杂记》卷4《山川》兼收石景山、石经山之名,并曰:“以山多石,故云。”(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1950年为第十五区。1952年更名石景山区。1958年并入丰台区。1963年析出设石景山办事处。1967年复置石景山区,因境内石景山得名。

    北京市石景山区历史悠久,最早的居民聚落点的形成已无可考,但据历代史籍,记载有当今石景山村落地点、关联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可上溯至公元前311年(周赧王4 年),由此可知,在北京建城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石景山区的人文历史,至少也有2200多年了。殷商时期,“复舜幽州之名”,此地属幽州。

    武王灭殷后,封召公于燕国,北京地区始建燕都城和蓟都城,此地先后是蓟国都城和燕国都城的属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以郡县治天下,今北京城区为广阳郡,蓟城是广阳郡首府,此地属广阳郡蓟县。西汉以来,又多次在北方建燕国、封燕王,治所仍在蓟城。 东汉以来,复置广阳郡,此地属广阳郡蓟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分裂、割据、迁徙、混战最突出的时期之一,蓟城地区处于矛盾的交汇处,成为各个“燕王”争夺、盘踞之地。唐天宝年间,分蓟县西境为广平、广宁二县,此地属广平县境。

    民国时期,此地先属京兆宛平县,民国17年(1928年),民国政府迁南京,北京改名北平,置北平特别市,19年(1930年)又降为北平市,今石景山区北部为北平特别和北平市西郊之一部,大部分区域仍属宛平县。至解放前夕,本区北部属北平市郊五区,东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一区。

    1948年12月,石景山地区解放,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为北平市第27区,后改为北京市第19区,50年,为北京市第1区,1952年9 月,改称石景山区。在此期间,周边村落间有向临区划入划出之变化。1958年5月,随着北京市区域的扩大,撤销石景山区建制,其辖地分别划归相邻的丰台区、海淀区和门头沟区。1963年7月,为了试行大中型企业的生活福利事业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恢复了石景山区的行政区划,成立了区级建制的石景山办事处。 1967年8月,正式恢复了石景山区的建制。

    2005年,石景山区辖9个街道:鲁谷街道、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 133个社区。年末户籍人口3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