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30000000000
    地名由来:1928年改为河北省,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河北省历史悠久,相传中国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末-约公元前17世纪初)时,划中国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今河北地域即属冀州。这也是河北的简称"冀"的由来。
      省会石家庄,位于东经113°04'至119°53',北纬36°01'至42°37',地处华北,黄河下游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面积为18.77万平方千米。
      河北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为清代皇室的“郊游”场所,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在河北全省各地,遍布着早期人类的遗址,远在200多万年以前,就繁衍、生息着古老的人类,河北地区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诸阶段。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就曾活动在河北地区,这里也留下了远古先皇尧、舜、禹的足迹。
      中国有确切纪年的朝代是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朝。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曾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部建都。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现在有文献可查的,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始称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西周时期,广置封国。到了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至前476年),奴隶制行将解体,封建制孕育待生,王权衰落,邦国林立,诸侯国有一百多个。经过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到了东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主要诸侯国只剩下魏、赵、韩、齐、秦、楚、燕七国,即所谓“战国七雄”。其中在河北建都的北有燕国,南有赵国,中部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狄人建立的中山王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其中在河北境内陆续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等八郡。
      汉朝,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河北北部主要属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属冀州刺史部,张家口地区北部为匈奴、乌桓活动的地区。
      汉代以后,幽州、冀州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在河北境内,历魏、晋、南北朝而不改。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文帝废郡置州,以州直接辖县。到炀帝时,又更州为郡,以郡统县。郡治在河北的有北平、恒山等14郡。从隋朝始,冀州、幽州作为一级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
      唐朝初年,以山河大势将全国分为十道。今河北辖域主要为河北道,小部分属河东道和关内道。“河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出现了,但作为大行政区的名称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并省分道后才出现的。
      唐朝灭亡以后,形成“五代十国”。当时河北境内的中南部,先后为梁、唐、晋、汉、周之属地,北部则主要为契丹辽政权。
      宋朝初年,曾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今河北主要属河北路,后来又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两个行政区。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位于元朝大都(今北京)附近的今河北大部为“腹里”地区,归中央中书省直辖。
      明朝初年,建都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今河北大部为北直隶省,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顺天府(今北京),改北京为京师,今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归京师管辖。
      清朝继续实行行省制度,河北为直隶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今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河北省。1952年撤销平原省,将武安、涉县、临漳三县划归河北省,同年还撤销察哈尔省,将其原察南、察北两个专区划归河北省;1956年撤销热河省,将其原大部分辖区划归河北省。1958年,将河北省的顺义、延庆、平谷、通县、房山、密云、怀柔、大兴等县划归北京市;1973年,将河北省的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五县划归天津市。至此,形成现在河北省的辖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