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30628000000
    地名由来:《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曰:“宋忠云,颛顼名高阳,有天下号也。张晏曰,高阳者所兴地名也。”另一说,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在高河之阳”,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为北燕地。战国时为燕国之高阳邑。秦代属巨鹿郡。西汉始于此置高阳县(县治即今县东约25里旧城),属涿郡。东汉永元二年(90年)改隶河间国。延熹元年(158年)更属博陵郡。三国魏时改属河间郡。晋代更隶高阳国。南北朝时期,高阳县属高阳郡,且为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高阳县改隶瀛州,十六年更属蒲州,州治高阳县。大业初(605年)任丘县省入高阳及鄚县,三年高阳县改隶河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高阳县属蒲州,州仍治高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蒲州,改隶瀛州。天宝元年(742年)瀛州罢,更为河间郡,仍辖高阳县。至德二年(757年)罢郡复为瀛州,高阳县依然属之。五代时高阳县仍属瀛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入于契丹。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收复。宋至道三年(997年)徙顺安军自唐兴砦来治,领高阳县。熙宁六年(1073年)省高阳县为镇并入顺安军,十年复置高阳县。金初,顺安军仍治高阳县。天会七年(1129年)升顺安军为安州,高阳县仍属之,并为州治。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安州徙治葛城。泰和八年(1208年)正月高阳县改属莫州,同年四月还隶安州。元初因之。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废安州,省葛城县入高阳县,高阳县遂改属河间路,其后复置安州,析高阳县复置葛城县;高阳县仍属安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徙治于丰家口,即今县城关,六年,高阳县改隶保定府,后改隶蠡州,八年,省入蠡县,十三年十一月,复析置高阳县,并还属安州。清代雍正间(1723-1735年)高阳县改隶于保定府。1913年,改属范阳道,次年改属保定道。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一督察区。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四专区。1940年秋,改属冀中区十专区。1944年6月,属冀中区九专区。1945年,属冀中区七专区。1946年7月,属冀中区九专区。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1949年8月1日,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蠡县,并入高阳县。1960年5月3日,撤销保定专区,高阳县改属保定市。1961年5月23日,复设保定专区,高阳县还属专区管辖。1962年3月27日,析高阳县,复置蠡县,高阳县复为原建制。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高阳县依然属保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