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40430000000
    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3称:“因州东沁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初,县境为赤狄所居,晋灭赤狄余部,置铜鞮邑。晋悼公13年(前560年)封其地为大夫羊舌氏食邑。之后晋灭羊舌氏族,于前515年,将原地析为铜鞮,平阳、杨氏三县。秦灭赵,统一天下,铜鞮属上党郡。汉始称县,析置涅氏、襄垣、谷远三县。北魏属并州乡郡。596年置沁州。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乱柳石围中建威胜军,后升节镇,称义胜军。隶河东南路,领铜鞮,武乡、绵上、沁源四县。元复称沁州,隶晋宁路。领铜鞮、沁源、武乡三县。明洪武年间废铜鞮县名,通称沁州。隶属山西布政司,领武乡、沁源两县。清沿明制,仍称沁州。1911年,废州改县。始称沁县,归冀宁道管辖。1937年为第三行政区首府所在地。1940年10月在漳东置沁东县。1946年7月,沁县废沁东县入漳东回归沁县。1949年,沁县归长治专员公署(后称晋东南地区)。1958年9月,襄、沁两县合并后称襄沁县。不久,沁源并入,复称沁县。治所设在沁县城。1959年11月,恢复三县建制,属晋东南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沁县归长治市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