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230522000000
    地名由来:本集贤县地,1960年设友谊县,驻友谊农场,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所属区域过去是一片人烟绝少的大荒原,被人们称作“北大荒”。据考证,这片荒原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属于肃慎国之部,据《左传》记载:“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对于肃慎国的疆极有两种说法,在晋书《四夷传》中记载是:“在不咸山(长白山)去夫余可六十日,东频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黑龙江)。”在《夏本正义》里引《括地志》曰:“东极北各抵大海。”虽然二者说法不一,但都证明肃慎国的土地辽阔。友谊县所处荒原属远古肃慎国的一隅。据近两年考古专家考察认定,早在两汉时期满族人的祖先挹娄族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现仍有古城、古居民点遗址94处,证明北大荒在两千年以前便有被开发的历史。清朝时,为加强东北边境的国防,抵御沙俄的骚扰和入侵,于宣统二年(1910年)在黑龙江边缘地带设立了富克锦旗(今富锦市)派清兵驻镇。富克锦隶属临江府(吉林省)管辖。这片荒原属富克锦版图。1917年,东北大军阀张作霖为开垦荒地,增加税银,扩充军备,下令允许破产农民来荒原种植鸦片。1930年日寇侵占东北,在三道岗、兴隆镇设立了伪警察署,伪开拓团。从此,荒原上的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我东北抗日联军三军、五军在七星、三道岗、套河、柳大林子一带游击抗日,给日寇造成极大威胁。1942年,日寇关东军为消灭抗联,断绝抗日军民的联系,下令武装并屯,把荒原上的森林伐尽烧光,把荒原变成了没有人烟的绝境,日寇投降后,荒原曾一度复苏,人烟又多起来。但是匪患又猖獗起来。1946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部队进驻荒原,剿匪清霸。1946年,中共松江省委曾派遣土改工作团进驻兴隆、三道岗,发动群众,开展土改、反霸、清匪运动,建立民主政权,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三江平原的开发和建设,1953年曾派遣中国科学院专家组进荒原考察。同年,并在三道岗地区创办了三道岗农场。1954年,国务院决定接受苏联政府的援助,在三道岗地区建设大型谷物农场。受农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后经几次变化,于1988年3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友谊县作为改革试验区实行政企分设。友谊县隶属佳木斯市,友谊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和红兴隆管理局。国务院1991年2月2日批准将友谊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