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11224000000
    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载:“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可知县名系由秦博士卢敖避秦乱于此,炼丹修道(县城东4公里处伏虎山,其上有卢敖洞遗址),扑灭瘟疫,死后人们以为他得道成仙。建县时以其姓氏为县名以资纪念。另有因山而名一说。《元和郡县志》卷6虢州卢氏县:“有卢氏山。或言(秦博士)卢敖得道于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夏商为莘川地。西周属北虢。晋灭北虢后归晋。韩、赵、魏分晋后归韩。秦属三川郡。秦沿韩制。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属河南郡。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建县。《读史方舆纪要》载:“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可知县名系由秦博士卢敖避秦乱于此,炼丹修道(县城东4公里处伏虎山,其上有卢敖洞遗址),扑灭瘟疫,死后人们以为他得道成仙。建县时以其姓氏为县名以资纪念。另有因山而名一说。建县之初,属新设的弘农郡,东汉因之。三国属魏。西晋归上洛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归属更易频繁,北魏时属恒农郡,唐属虢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南阳府嵩州。明归河南府。清属陕州。1928年直属河南府1931年属陕州十一区专员公署。1946年9月,属豫鄂陕边区四专署。1947年9月10日,卢氏县城解放,县人民民主政府随之建立,属豫鄂陕边区第一专署。1948年5月属陕南行署第一专署。1949年5月属陕州行政督察公署。建国后,划东四镇归新设的栾川县,原属灵宝县的官道口街北半部划归卢氏。1952年4月8日归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元月,由三门峡市领辖。县城居卢氏盆地洛河北岸,位置适中,从未迁徙。建县时筑为土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崇祯六年(1633年)将城墙加高五尺。继以砖瓦为主,建城楼堞台。清嘉庆二年(1797年)再将城墙加厚。增修垛口。疏通城壕。以水灌注。同治二年(1863年)改修土城为石基砖城。以特制大砖白灰浆砌。高5米。上有垛落、炮眼。四城门上均有城楼。并加修了城(西门瓮城)。将城壕挖深加宽。周长2.3公里。设东北、南水关二。现仅存东北、东南、西北三段残留城墙。长25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