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30621000000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岳阳古为三苗之地,春秋属楚,为麋、罗等楚附庸国地。鲁定公五年(前505年),楚昭王派孙王由于筑麋城,城址在今岳阳市区,为县境内筑城之始。汉属长沙国下隽县。三国属吴。晋太康元年(280年),析下隽县西部建巴陵县,辖今岳阳市区及岳阳、临湘等县地,县治在今岳阳楼一带,属长沙郡。元康元年(291年)分长沙郡的下隽、蒲圻、巴陵、吴昌四县置建昌郡,郡治设巴陵县城(今岳阳市区)。自此,巴陵县城一直作为郡、州、路、府、道等治所。东晋咸康元年(335年)废建昌郡。巴陵复属长沙郡。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分长沙郡北部的巴陵、蒲圻、下隽县,江陵郡的沙阳县置巴陵郡。梁,立巴州,领巴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巴陵郡为巴州;十一年改巴州为岳州,是为称岳州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岳州为巴州;六年复为岳州;天宝元年(742年),岳州再改巴陵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巴陵郡为岳州,巴陵县隶属亦随巴州、岳州、巴陵等州、郡名称变更而变换。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楚王马殷于巴陵县东北境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年),王朝场升为县,至道二年(996年)改王朝县为临湘县,与巴陵县同属岳州巴陵郡。元属岳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属岳州府;九年(1376年),府降为州;十四年(1381年)复称岳州府,辖巴陵县至清。1912年2月,裁巴陵县,留岳州府;1913年,废岳州府,复巴陵县,改称岳阳县,为岳阳县名之始,属武陵道,道署驻岳州。1916年武陵道改为湘江道。1936年废道制,岳阳县直属湖南省。1937年隶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区署设岳阳县城。1949年7月20日,岳阳县和平解放,属长沙专区区署设岳阳县城。是年8月区署迁至湘潭市。1952年9月,长沙专署改名湘潭专署,岳阳县隶属湘潭专署,1960年7月,析岳阳县城厢镇行政区域为岳阳市,由县代管。1962年撤销岳阳市,辖地复归岳阳县。1964年10月,划岳阳、平江、临湘、湘阴、化容、汨罗6县成立岳阳专署,署所设岳阳县城。1975年12月,恢复岳阳市,与岳阳县同属岳阳行政公署管辖,定荣家湾镇为岳阳县政府驻地。1981年10月,撤销岳阳县建制,并入岳阳市,隶属岳阳地区。1983年3月,岳阳市升为省辖市,恢复岳阳县建制,隶属岳阳市。11月,县治迁荣家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