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41481000000
    地名由来: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和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雷公墩。

    历史沿革:东晋南渡后,从龙川县东境划分出兴宁。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建县。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和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雷公墩。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划分兴宁县为兴宁和齐昌两县。齐昌县以今兴宁县地为其辖境,县治设于古宁昌乡的旧址上,即今城北5里处的洪塘坪。兴宁县则以今五华河和琴江两河流域为其辖境,县治仍于雷公墩。南朝梁天监年间(约503年),撤销齐昌与雷乡(龙川东境)两县建置,将齐昌全境及雷乡东部地并入兴宁县,县治由雷公墩徙至佗城。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齐昌县,仍以洪塘坪为县治。贞观元年(627年)齐昌县又废,并入兴宁县。天授二年(691年)复置雷乡县,兴宁保留东晋时原辖县境。五代南汉王刘,于乾亨元年(917年)在旧齐昌地置齐昌府,府治设于洪塘坪,兴宁为其属县,县治徙至丫下圩(今龙川县天羊山麓),于宋开宝四年(971年)降齐昌府为县。天禧三年(1019年)撤销齐昌县,归并兴宁,县治由丫下圩徙至雷公墩。宋熙宁四年(1071年),从兴宁县境划出今宁江流域、霍山东境和大信地为兴宁县境,县治由雷公墩移至洪塘坪。元代霍山地划给龙川县,明嘉靖时大信地并入平远县,清代和1911年以后,保留明代县境。1915年-1936年先后隶属潮循道、潮梅镇守使、粤东区绥靖专员公署。1937年后;一直隶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后,先隶属兴梅专员公署,1953年6月改隶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隶属汕头专员公署,1965年7月至1985年,隶属梅县专员公署、梅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梅县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隶属梅州市。县人民政府驻兴城镇。国务院1994年6月8日批准撤销兴宁县,设立兴宁市(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