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11527000000
    地名由来: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筠连县,隶属叙州路。以地多筠竹,“四面皆山,一色相连”故名。《大明一统名胜志·四川名胜志》卷21:筠连县“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四山皆竹,一色相连,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古为西南夷一隅,秦筑五尺道有经此之说。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县境为郡属南广县地。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划归朱提郡。蜀汉延熙中(238—258)于南广县立南广郡。东晋中期南广、朱提战乱频繁,二郡屡经分合。咸康间(335—343年)李雄定宁州,直至南北朝末,县境皆为南广郡南广县地。隋为协州辖地。唐初在县境置筠州、连州,武后时又置定州,均属剑南道需要戎州都督府羁縻。天宝后没于南诏,德宗贞元四年(718年)南诏归附,各州仍为戎州羁縻。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废定州,仍置羁縻筠、连二州,隶属于梓州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合筠、连二州置筠连州,属叙州府,二十三年(1286年)划归永宁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筠连县,隶属叙州路。以地多筠竹,“四面皆山,一色相连”故名。九年(1376年)改属高州,十年(1377年)撤县,为高县辖地。十三年(1380年)复县,属叙州府。景泰初年筑土城。正德十三年(1518年)恢复高州,仍领筠连县。清初入叙州府,嘉庆七年(1802年)于府上增道,属永宁道叙州府。1912年裁道属府。1913年废府立道,属下川南道,1914年复称永宁道。1928年撤道,直属四川省。1935年设行政区,属省下第六行政督察区。1950年1月9日后,属川南行署区宜宾专区。1952年恢复省制,属四川省宜宾专区。1968年8月改专区为地区,筠连县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