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22224000000
    地名由来:《黔南识略》卷17石阡府:“石阡之名,因于阡山。其山发脉于平越,蜿蜒数百里至郡城。”《寰宇通志》卷114贵州《石阡府·山川》:石阡河“在府治西,下流入于乌江,府以是名”。以上二说对石阡之本义仍未讲清楚。据蔡正国《石阡县名考辨》(载《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3期)称:关于石阡的“石”是汉语的石崖、岩石,但“石”字用作地名,则是仡佬族住地的明显标志;而“阡”字为洞,则有考于侗语“天”的汉译音,在侗语中“天”是“千”,石阡之得名,是以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秦为夜郎县,属象郡。西汉时期,东部为武陵郡西缘,西部属牂牁郡。隋开皇元年(581年)置寿州于石阡,州治即今县地;大业初废入沅陵郡。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平蛮县,为充州州治。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石阡”一名始见。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2月,分思州宣慰司置石阡府,设治所于石阡军民长官司,隶贵州布政司;十二年(1414年)3月石阡府辖石阡、苗民、龙泉坪、葛彰葛商四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龙泉坪长官司为龙泉县,仍隶属石阡府。清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四十三年(1704年)废苗民长官司;雍正八年(1730年),废石阡军民长官司;乾隆七年(1742年),改归粮储道兼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1913年,直隶于省,领龙泉县。1914年石阡改府为县,隶属镇远县,原龙泉县改为凤泉县(即今凤冈县);1923年废镇远道,石阡直隶于省;后于1935年、1937年先后改属铜仁行政督察区、镇远专区;1943年改属铜仁专区。1949年11月14属铜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