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610627000000
    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36延州甘泉县:“以其泉甘美为名。”并说:“甘泉在县南岩谷上,其泉去地一丈,飞流激下,其味甘美。”(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西周时代是周人活动地区。春秋为晋国所辖,是白翟部族居住区域,战国魏置雕阴邑,秦统一后置雕阴县,因雕阴山而得名,隶属上郡。北魏文成帝太安中移治县东临真镇,设临镇县,属东夏州定阳郡。孝文帝太和初置因城县,治于今安塞县西,属上郡。隋初置洛交县属鄜州。唐武德元年,析洛交建治为伏陆县,因境内阿伏斤水隐伏川陆而名之,属鄜州洛交郡。二年移治境内金城镇,改称金城县,天宝元年易金城为敷政,又改甘泉县,归属鄜州洛交郡。五代后续称甘泉县,划属延安府,历经宋、元、明、清诸代。所以称“甘泉”,因县城西南5公里神林山下有泉水甘甜,隋炀帝北巡至此,饮后志清神爽,遂赐“美水泉”,取入禁内,后为隋唐两代皇宫专用“贡水”故而以泉名县。县城始建于唐天宝初年,东倚伏陆山,西阻洛水。土筑城墙,高二丈六尺,外池深一丈余,炮台8座。开南北2门,南曰永安,北曰永定,北有瓮城,俗言“西门切山不利,开则地方有事”,故常闭之,在洋洋历史长河中,甘泉县隶属多变,县治屡迁,县名几经更易,皆因地处边陲,为延榆通衢要冲,魏羌胡、唐突厥、宋西夏、明套虏屡边患,自古兵家必争。相传有马超筑“青州”、杨广镇“石门”以及狄青寇夏屯兵“劳山”之说。县城也因兵火频繁而多次遭毁,明景泰中重修,万历元年又修,清乾隆二十七年再修,均有志记遗于今。1935年10月24日,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从吴旗县出发,经志丹县来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下寺湾,30日抵达道镇史家湾,军委总部驻在象鼻子湾。在此,毛泽东发表了有名的“雪地讲话”,部署了驰名中外的“直罗战役”,于12月初经王坪、安塞到达子长县,同年11月,甘洛县委、甘洛县苏维埃政府在王坪村建立,隶属中共陕甘临时省委领导。1937年7月,甘洛县苏维埃政府改为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8月由关家沟村搬进县城内,形成“一个县城、两个政府”的国共合作局面。1958年12月,撤甘泉并入延安县,1961年9月复置甘泉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