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610700000000
    地名由来:《水经·沔水注》:“秦惠王置汉中郡,因水名也。”清嘉庆《汉中续修府志》卷2:“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早在120万年前已有先人生活在城西南5公里处梁山龙岗寺一带,是汉中先民从事渔猎、畜禽、烧陶劳动和生息繁衍的聚居场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前11世纪以前,汉中是商朝的方国,东周时,周幽王十一年(前777年)建南郑邑(汉中市原名),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在现城北二里筑南郑城,城周42里,为筑城之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战国秦于南郑置南郑县,于打钟坝(今打钟寺)置褒县,以古褒国命名。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于南郑置汉中郡,本市为郡治所。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为汉王,设都城于城内汉台,建国延用“汉”字,故名汉朝,西汉初郡治迁西城,元凤六年(前75年)褒县更名褒中县,东汉建武六年(30年),汉中郡治复还南郑,三国属汉中郡,西晋兼为梁州治,太康十年(289年),濮阳王之子司马迪为汉王,改梁州为汉国,南北朝属梁州汉中郡,西魏时南郑改称光义县,北周为汉川郡、隋开皇元年(581年),褒中县更名褒内县,三年复改光义县为南郑县,仁寿元年(601年)大业初年褒内改称褒城县,大业八年(612年),徙南治县治于今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属梁州。兴元元年(784年),三月,德宗避朱▉之乱来汉中,六月返长安升梁州为兴元府,开我国用帝王年号为府名先例。北宋建隆初年,属峡西路兴元府。南宋时,属利州东路兴元府。元代属兴元路,为市划归陕西之始。明洪武三年(1370年),属汉中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封其子朱常浩为瑞王,建藩汉中,王府建城西北处。1913年属汉中道。1935年,属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并为其驻地。1949年12月6日析南郑城区及郊区置南郑市。次年,南郑县迁治十八里铺(今铺镇),市、县均属陕南行署区,1951年改属南郑专区。1953年6月,改为省辖市。10月,南郑专区、南郑市更名汉中地区和1954年更名为汉中市。1958年11月废南郑县入汉中市,降汉中市为地辖市,1961年析汉江以南地置南郑县后成今域。1964年6月撤市改县。1980年8月恢复汉中市建制。国务院1996年2月21日批准撤销汉中地区、汉中市,设立地级汉中市,汉中市新设汉台区。